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经过90余年历史积淀和长期教学科研探索,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重大疾病防控、环境与健康、卫生政策与管理为“一体”,以全生命周期人群队列和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为“两翼”的学科发展体系,聚力于传染病流行病学、环境与健康、慢性疾病的精准防控、健康中国和全球健康等学科高地,立足于培养“顶天立地”的复合型公共卫生卓越人才。
近年来,学院先后入选国家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为应对当前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公共卫生问题,学院着力培养能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堪大用、担重任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围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突出强调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学院自身特色和改革任务,2022年8月16日,学院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携手合作,全力推进博士后联合培养工作。针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妇幼与儿少健康领域问题,新入站联合培养博士后隋梦芸、王雪莱,分别作了“信息化支撑下整合式精准化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青少年早餐摄入情况及其对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探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开题报告。现场由来自产、学、研、用各领域的专家,包括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巡视员、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先春,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庄洁,上海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施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教授蔡淳,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王广海以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何纳、罗力、陈文、汪玲、徐飚等,进行了现场提问、论证和点评,一致通过了两位博士后的开题报告并提出了指导意见。
此次两位博士后的顺利开题标志着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迈入实施新阶段,对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会议报道丨中国人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学术研讨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