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廖 鹏
2021年11月27日下午,《上海心房颤动专病规范化管理研究》项目顺利举办结题会。结题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项目负责人罗力教授主持了结题会议,廖鹏博士做结题报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吴宏处长、周密副处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李毅刚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朱文青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杨兵主任、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程佳副主任、上海市徐汇区卫生事业管理发展中心顾文钦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统计中心崔欣副研究员、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研究部李芬主任等领导、专家出席了结题会。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严重危害人群健康。2020年全球房颤患者约3350万例,中国超过1000万例。房颤可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房颤所致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0%以上。如果在基层早期发现房颤,给予及时治疗,可有效减少死亡和医疗费用。我国一直在推动房颤的分级诊疗,国家卫健委2019年9月印发了《关于印发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2020年7月17日,在上海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健康信息协同研究中心携手,启动了《上海心房颤动专病规范化管理研究》。
经过一年半的研究,项目组跟踪分析了2015-2020年25万房颤病人的就医情况,制定了上海房颤分级诊疗路径管理“ACC-ABC”方案(新华医院),开发了全流程规范化的房颤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推进了长宁、徐汇和杨浦等3个区的房颤分级诊疗试点。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组取得的成果,就试点推进工作进行了热烈研讨,并对项目组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项目组将继续跟踪研究长宁、徐汇和杨浦的试点工作,持续开展以房颤早查早治、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大规模公共卫生人群干预研究。
复旦大学公卫学院牵头完成国际对标气传花粉容量法实时自动监测及本土验证,推动我国花粉容量法自动监测体系构建
日内瓦大学Nicolas Ray教授到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学术交流
智汇环境健康前沿——我院环境健康学科发展研讨会顺利举办
罗力教授出席全国第一个AI医学院的成立仪式
推动证据多元创新,贡献中国HTA智慧——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参加2025年HTAi年会
智守认知健康,助力痴呆防控| 第四届老年病防控与健康会议老年期痴呆综合防控分论坛成功举办
研究进展:中国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2000-2021)及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双胎妊娠出生结局的影响
赵卓慧教授课题组在气候变化与儿童呼吸道过敏风险关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