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2025德隆国际公共卫生论坛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圆满落幕。本次论坛聚焦“全球健康愿景下的精准预防与协同治理”核心议题,以传染病与慢性病精准防控、环境职业营养健康、卫生政策与管理三大平行分论坛为特色支撑,并开设了南南合作专题研讨环节,为发展中国家搭建精准预防技术共享与治理经验互鉴的交流平台。来自全球五大洲近50所顶尖高校、国际组织及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论坛,共商精准预防与协同治理的融合之道。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主持本届论坛。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教授代表学院在致辞中回顾了论坛的筹备历程,他表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同仁响应时代号召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各国研讨公共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搭建了高效对话平台,更承载着梳理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SSPHEN)发展成果、凝聚未来合作共识的重要使命。谈及联盟的创立背景,何纳院长强调,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今天,公共卫生挑战已无国界之分,传染病跨境传播、健康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凸显,正是基于“全球问题需全球解决”的共识,复旦大学牵头发起这一国际合作网络,旨在以“南南合作”共赢理念为纽带,汇聚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教育力量。
何纳院长进一步介绍,经过多年深耕,联盟已经发展为覆盖30多个国家、5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网络。其中,2023年发起的“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倡议,因精准契合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办公室和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今年7月举办的“2025 SSPHEN国际暑期学校”,更是吸引了全球30余名青年学者参与,通过专题授课、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成功搭建了跨文化人才培养桥梁。
在展望未来时,何纳院长呼吁全体与会嘉宾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在联盟框架下围绕“公共卫生教育创新与人才能力提升”关键目标,在三个方面深化协作:一是共同探索适配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体系共建与师资交流;二是围绕传染病防控、环境健康等共性挑战,构建跨国联合科研攻关机制;三是打造常态化政策对话平台,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务实治理方案。希望联盟能成为凝聚全球公共卫生人的“朋友圈”,以更紧密的合作照亮全球健康发展之路。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教授发表致辞
在论坛的专题讨论环节,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南南合作的前景与展望展开深入交流。与会嘉宾结合本国经验与全球视角,就如何通过南南合作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热烈探讨,凝聚共识、启迪思路,为构建更加公平与韧性的全球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
在首轮发言中,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教授、坦桑尼亚穆欣比利健康与联合科学大学公共卫生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Deodatus C.V. Kakoko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建明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融资和经济部项目主管Claude Meyer先生、清迈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Kriengkrai Srithanaviboonchai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潘安教授、桑吉巴尔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Mayassa Salum Ally女士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庄贵华教授相继阐述观点。嘉宾们强调了南南合作在公共卫生教育与研究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应吸纳更多成员加入倡议并采取行动,呼吁强化科研与社区的衔接,建立跨国合作网络,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研发应对重大疾病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并减少健康不平等现象,以务实合作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的协同发展。
第一轮嘉宾进行发言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黄存瑞教授、清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Waraporn Boonchieng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潘杰教授、内罗毕大学热带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Julius Oyugi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彤教授、南安普顿大学医学院国际事务副院长侯瑞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华教授、河内公共卫生大学基础科学学院院长Bui Thi Tu Quyen、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朱永群教授及老挝热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副所长Manithong Vonglokham等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嘉宾们强调,平等、持续和互惠的伙伴关系是南南合作的基础,通过联合科研、师生互访和共享研究资源,促进疾病防控与可持续健康发展。多位专家指出,跨国联合培养、知识共建和资金支持机制的完善是合作长期化的关键,呼吁构建更加开放、务实、可持续的南南健康合作网络。
第二轮嘉宾进行发言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刘欢教授、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医学院Tamer Emara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院冯录召教授、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法拉比分校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和循证医学系Gainel M. Ussatayeva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马来亚大学医学院社会与预防医学系Victor Hoe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日内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Simon Mathias Waelli教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马伟教授及博茨瓦纳大学家庭医学与公共卫生系Tiny Masupe教授等贡献了多项倡议。发言内容涵盖了传染病防控、数字健康、气候与健康、以及青年人才培养等主题,强调在合作中要兼顾科学研究与现实需求。嘉宾们呼吁在教育、科研与政策层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注重能力建设、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及合作成效评估,推动南南合作走深走实。
第三轮嘉宾进行发言
在最后一轮发言中,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PH中心主任苏迎盈教授、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Polly Wong高级讲师、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肖福兵教授、约翰内斯堡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胡紫景教授、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娟教授、清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院长Suwat Chariyalertsak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王胜峰教授、朱拉隆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ontakarn Chuemchit副教授及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系副主任陈雯教授结合各自领域实践进行了分享。他们提出的方向包括:在疫苗诊断、慢性病与精神健康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利用数字化创新提升健康公平;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等区域性挑战。多位专家呼吁将合作延伸至学生社会实践与跨国联合项目,从“知识交流”迈向“共创共建”,以开放、平等与创新的姿态共同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发展。
第四轮嘉宾进行发言
在凝聚全球共识的主论坛之外,本届德隆公共卫生论坛共设置六大平行分论坛,以多层次、多维度对话深化“精准预防与协同治理”的实践路径。六大分论坛聚焦“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控”、“环境、职业与营养健康”、“卫生政策与管理”三大特色议题展开前沿探索,并依托“世卫健康保障网络”、“复旦APO咨询联盟第一次年会”、“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环境与儿童健康卫星研讨会”三大平台推动全球战略协同。这一设置既回应了当前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现实挑战,也彰显出多方合作、知识共享的治理趋势,为后续深入研讨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届的成功举办,为全球各国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汇聚了多元的观点与智慧,不仅回应了当前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现实挑战,也为实现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多方合作、知识共享的新思路和新方案。展望未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始终坚持在联盟合作框架下,致力于推动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公共卫生教育能力提升,为塑造公平、有韧性、创新且可持续的医疗健康体系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懈努力。
(供稿人:陈天一 朱添忆 李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