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至18日,国际卫生技术评估协会(HTAi)2025年年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新一代证据:新一代证据:多元化卫生技术评估与方法学优化应对全球需求(NextGen Evidence: Diversifying and Advancing HTA to Meet Global Demands)”为主题,吸引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逾700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期间举办了3场全体大会、48场专题研讨、32场口头报告及多场壁报交流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围绕卫生技术评估证据多样性与创新发展、未来趋势等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共同探索卫生技术评估领域的新方向和新挑战。
在本次会议中,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英耀教授带领团队,包括魏艳副研究员、刘世蒙副研究员、杨毅博士后等,积极参与了多个环节。
陈英耀教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医保报销目录中创新药物再评估:多国实践与经验(Reassessment Of Innovative Drugs On Reimbursement List: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From Multiple Countries)”的主题讨论,杨毅博士后担任该主题讨论的主持人,陈英耀教授与来自澳大利亚 Tracy Merlin教授、美国施李正教授、韩国Jeonghoon Ahn教授分别围绕各自国家在医保创新药品再评估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内容分享,并与与会者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陈英耀教授还分别作为讲者参与了另外两个主题讨论,并分别做了主题为“卫生技术评估在中国医保目录调整中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HTA in Benefit Plan Design in China)”和“卫生技术评估中学术界与政府合作的挑战与成效(The challenge and benefits of HTA, academia and government collaborations)”的演讲,详细介绍了卫生技术评估在我国医保目录调整中的应用以及国家创新药品医保谈判准入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合作情况。在这两场主题讨论中,陈英耀教授和阿根廷、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一起讨论卫生技术评估全球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刘世蒙副研究员在会议中做了题为“优劣尺度法是否适用于患者偏好测量?一项与离散选择实验的实证比较(Is best-worst scaling suitable for patient preferences elicitation?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with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的口头汇报,具体汇报了离散选择实验(DCE)和组合型优劣尺度法(BWS-2)在参数估计一致性和应答决策稳定性一等方面的结果,以2型糖尿病患者二联用药选择的实证案例向与会同行介绍了患者偏好证据形成的最佳方法选择。
通过参与本次HTAi年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不仅展示了在卫生技术评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团队在全球卫生技术评估领域的影响力,更践行了“拓展HTA全球网络”的会议宗旨,为构建可持续卫生服务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供稿:杨毅)
陈仁杰、阚海东课题组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死亡负担的演变规律
我院邹华春课题组真实世界研究揭示我国HIV感染者BMI变化特征及风险因素
我院阚海东、陈仁杰课题组发现周期性的异常降水波动影响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风险
聚焦慢病防控新实践,共筑全球健康共同体丨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圆满举办
侯志远团队开发AI工具 助力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
聚焦全球卫生,共绘健康蓝图——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顺利开幕
跨越文化,共筑友谊——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顺利开展
我院黄葭燕教授团队赴坦桑尼亚开展暑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