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学科发展新篇章|我院社会医学教研室成功举办现代社会医学学科发展研讨会

更新日期: | 点击数:642

为深入探讨现代社会医学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贯彻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蓝图的路线指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于2024年8月27日-8月28日在上海闵行白金汉爵大酒店顺利举办“现代社会医学学科发展研讨会暨上海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专委会2024年会”。本次会议得到了重庆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五所兄弟院校(按拼音排序)的鼎力支持。

各校参会代表包括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蒲川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冯占春和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殷晓旭、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教授陈家应和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陆慧、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任晓晖、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红妹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姚烨副教授以及社会医学教研室全体教师与研究生代表。会议由社会医学教研室付朝伟教授和严非教授共同主持。

会议伊始,付朝伟教授致开场辞并介绍了到场嘉宾,各与会院校代表分别就本校社会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特色及成就详细介绍,并由陈家应教授和冯占春教授就各院校的突出成果和发展不足进行点评。通过分享与交流,与会专家对社会医学学科定位有了更加全面和立体的了解。各校代表还分享了在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这对社会医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们对现代社会医学学科所面临的发展挑战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学科特色与专业发展:“不是很软也不是很硬”的社会医学学科如何在公共管理、预防医学两大学科之间明确学科归属问题,坚守自己的学科定位,巩固学科专业特色;知识架构与课程体系:如何探究社会医学特有的理论和方法知识架构,目前学科尚未构建起清晰的课程脉络,划分的内涵和外延也较为模糊,教材应真正反映出学科特色,加深层次性;社会服务与可持续发展:高校应重视社会医学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关注教师实际绩效和人才培养的成本效益,理顺人才引入机制,以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学科影响力与评价体系:有影响力的高校应团结各高校社医专业,明确学科的发展与导向,建议建立学科适宜的学科影响力评价指标;国际合作与学科国际化:发挥交叉学科在课题基金申报、成果产出等方面的优势,使研究探索与国际接轨,引入先进理念与方法,从基金申请、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各维度实现国际化;社会期待与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医学学科是被社会期待的,多位专家均对社会医学学科的社会意义表达了肯定,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多元化科研项目的认可度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按照主持、点评和介绍专家出场顺序排列)

针对以上发展困境,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明晰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内涵和外延,凸显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应用价值;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优化教材、确定更加合理的青年学者评价考核体系,确保教育质量和人才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大科研项目投入,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要加强学科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思维的碰撞;充分而深入的交流讨论,不仅展现了与会专家对学科发展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对未来社会医学学科发展的坚定信心和积极期待。

讨论结束后,付朝伟教授作总结发言并宣布研讨会闭幕。通过本次会议,不仅加深了与会专家对社会医学学科发展情况的了解,也为学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未来,我院社会医学教研室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围绕会上提出的各类学科发展难题进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现代社会医学学科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