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张庆丽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课题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课题组合作,建立了一种新的空气健康指数(Air Health Index, AHI)。该指数整合了空气污染和高温/低温的健康风险,在“碳中和”背景下对空气环境健康的风险交流具有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 S2095809921002277?via%3Dihub#f0005)。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空气污染和非适宜温度(高温/低温)是我国居民排名第4和第8的死亡危险因素。实时向公众发布相关的空气环境健康风险,对促进环境健康管理和保护敏感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同时暴露于空气污染和非适宜温度这两类大气环境危险因素。然而,目前没有指数同时考虑了非适宜温度和空气污染的综合健康风险。阚海东教授团队利用全国性的数据库,集成了空气污染和非适宜温度导致的死亡风险,建立了新的综合指数AHI,以更好地告知公众暴露于这些大气环境因素的总体健康风险。新的AHI指数是10分制的,AHI和死亡率的暴露-反应曲线近似线性、无阈值(图1)。新的AHI还能提供由于各种环境风险因素造成的每日超额死亡百分比,使公众容易判断当日的主要健康风险因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降低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为了更好地从健康风险交流的角度总结和解释该指数,研究者还提供了不同AHI水平对应的健康风险级别、潜在的有害健康影响以及建议公众采取的适应性措施。
复旦大学张庆丽和陈仁杰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阚海东和中疾控周脉耕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气象局研究项目的支持。
图1:2013-2015年我国272个城市中AHI与每日死亡率的暴露-反应曲线。
注:y轴可解释为AHI对死亡率影响的相对变化。实线代表平均估计值,虚线代表95%置信区间。
我院邹华春教授牵头编写我国首个《男性HPV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专家共识》
筑牢健康中国基石,开启复旦人保新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5级人保班新生班会顺利举行
携手共进,通过HTA释放医疗服务价值—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二届HTAsiaLink年会
研究进展:儿童家庭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病原体所致风险的城乡差异研究
陈仁杰、阚海东课题组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死亡负担的演变规律
我院邹华春课题组真实世界研究揭示我国HIV感染者BMI变化特征及风险因素
我院阚海东、陈仁杰课题组发现周期性的异常降水波动影响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风险
聚焦慢病防控新实践,共筑全球健康共同体丨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