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非吸烟人群早期肺癌病因学研究”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更新日期:2020/11/27 | 点击数:2167

供稿 徐蓉

2020年11月26日下午,医防融合“非吸烟人群早期肺癌病因学研究”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公共卫生学院举行。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出席并作“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诊治进展”学术报告。启动仪式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主持,肿瘤医院、公共卫生学院8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

“医防融合”一直是我国深化医改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举措。本次启动仪式标志着将“医”即临床工作和“防”即公共卫生紧密融合,通过在更高站位、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高质量方面实现资源整合,全方位深入开展“非吸烟人群早期肺癌病因学研究”,为推动公共卫生学科群融合创新发展赋能。

 

何纳教授重点介绍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科群融合创新发展的构建框架和主要进展情况,本次启动的“非吸烟人群早期肺癌病因学研究”是医教研融合创新的重要落地措施,将成为发挥多学科优势打造医防融合创新模式的标杆和蓝本,也必将在推动公共卫生学科群建设的宏图上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仪式上,陈海泉教授深入浅出地作了“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诊治进展”学术报告,详细分析了研究基础、筛查和诊治的策略特征、国内外同行研究的方向等内容。陈海泉教授指出,在非吸烟者中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非吸烟肺癌逐渐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局灶性磨玻璃征 (Ground Glass Opacity GGO) 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找出非吸烟肺癌患者的分子病因学和其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对于早期防治也具有重大影响。

陈海泉教授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肺癌微创3.0”、GGO肺癌是特殊的肺癌亚型、“冰冻病理指导亚肺叶切除”、“肺癌手术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和“浸润前肺腺癌外科处理策略3.0”,引领了该学科的研究方向。

 健康中国的发展对加快“医防融合”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启动“非吸烟人群早期肺癌病因学研究”,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学科群融合创新发展,从“治病为中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大步迈向我国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