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出生,男,浙江人,汉族。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 历任上海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乙型肝炎免疫、 甲型肝炎免疫、计划免疫、新生儿传染病等四个项目顾问、全球爱滋病项目流行病学研究顾问、卫生部肝炎科研究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国际乙型肝炎免疫专家组成员、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爱滋病疫苗研究顾问、卫生部肝炎咨询委员会委员、华东计划免疫协作委员会顾问等职。
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与预防的研究。首先证明已型肝炎疫苗预防已肝病毒母婴传播有效,并提出婴儿乙肝免疫策略,获“卫生部一等奖”与“国家教委二等奖”。研究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病因学”,在国内外首先证明毛蚶为传播媒介,获“卫生部一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出血热的研究中,发现该病毒血凝素,建立血凝抑制试验,在国内外首先证明非鼠类动物亦可为本病毒宿主,并证明猫可为传染源。在麻疹的研究中,发现在暴露感染后两天,接种麻疹疫苗仍有效,麻疹疫苗可用于应急免疫。对乙型脑炎与爱滋病流行病学与预防,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发表论文13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1人,博士研究生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