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杨肖光
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牵头实施的“应用中国实践经验,改善亚非中低收入国家妇幼健康水平干预试点项目”(简称“妇幼健康干预试点”)于2018年6月14日在北京举办项目结果发布研讨会。该项目由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GHSP)资助,复旦大学与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合作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亚洲的缅甸实施。两年多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昆明医科大学、以及全球生殖健康领域国际公益组织“玛丽斯特普国际”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在埃塞俄比亚和缅甸分享中国的妇幼卫生实践经验,并探索中国高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卫生发展合作的模式。
研讨会邀请了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和使领馆代表、援外医疗队工作人员、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项目实施团队成员60余人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国际合作司和妇幼健康服务司、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英国国际发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简称DFID)、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管理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领导专程出席。
中英合作,创新全球卫生发展实践模式
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妇幼卫生工作成绩显著,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核心指标均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分享中国的妇幼卫生实践经验也为国际社会所期待。
国际合作司聂建刚副司长代表GHSP项目战略委员会首先致辞,祝贺项目组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最终达成预期目标,认为项目在分享中国的妇幼卫生实践经验、创新卫生发展合作模式、支持政策开发、提升中国机构参与全球卫生能力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期待项目在结束时能够留下一套方案和政策、留下一支全球卫生人才队伍、留下一个国内外协作网络。
全球健康,复旦人敢为先锋
GHSP妇幼健康干预试点是复旦大学首个在境外现场开展的卫生干预项目,该项目探索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外开展卫生发展合作,把中国的妇幼卫生实践经验分享到项目试点地区,并经因地制宜后变成试点地区的本土化健康干预措施,促进了当地妇幼保健服务的社会认知、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在缅甸,试点地区的住院分娩率从项目开始前2015年的29%提高到2017年的53%。在埃塞,184例危重孕产妇在项目的支持下,从乡卫生院被护送到定点转诊机构获得免费救治。该项目还首次探索了中国高校与中国援建医院和中国医疗队合作开展卫生发展项目的模式,在埃塞俄比亚的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内,复旦大学成功援建了“中国-埃塞俄比亚友好医院高级助产实践中心”,并帮助其培训了师资,留下了教案和课件,致力于“授人以渔”。
对于中国高校开展的第一个卫生援外项目,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项目取得的成绩和所做的有益探索,一致认为全球妇幼健康促进在中国的成功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高校作为非官方机构参与全球卫生实践,以其知识体系丰富、机制相对灵活、富有激情和探索精神等特点,成为全球卫生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同时,与会中外专家还建议GHSP妇幼健康干预试点的成效应该在试点地区更大范围的推广,并转化为受援国可持续的本土策略,实现中国对受援国妇幼健康促进的附加价值。项目留下的探索结果、人才队伍和合作机制可为未来更多的中国卫生发展合作项目所借鉴。
继往开来,中国全球卫生砥砺前行
中国全球卫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奉献中成长。在埃塞俄比亚和缅甸开展的GHSP妇幼健康干预试点项目提升了中国高校开展境外合作的能力,在人员外派、境外社区调查、设备援助、多方合作等方面积累了实践证据。在闭幕式上,国际合作司的冯勇副司长结合当前国际卫生援助的新形势,对中国高校加快培养全球卫生人才提出了期望。同时指出,中国卫生援助项目应更多发挥受援国的主观能动性,邀请当地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中来,充分尊重受援国对于项目的拥有权。并建议在未来的卫生发展合作中,更多了解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有效的卫生发展合作机制及成功经验,为中国全球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经过一天热烈而充实的讨论,与会的各方代表深切感受到,全球卫生契合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全球发展理念,筑牢“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基础,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内容。而复旦大学作为中国全球卫生的积极参与者,也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