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教育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与尊师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尊师重教落在实处。在这一精神引领下,2025年11月19日,社会医学教研室党支部、生物统计学党支部在图文信息楼1544会议联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赓续公卫精神、薪火相传共奋进”,退休老教授返校回家交流活动。来自原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的龚幼龙、高尔生、冯学山、曹素华、武桂英、周琴、俞丽君、石桂芳、冯玲芳、陶建国、李雪军等11位退休老教授,以及两个教研室全体在职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社会医学教研室党支部严非教授主持。




座谈会上,气氛温馨而融洽。退休教授们深情回顾了在学院求学、任教与科研的峥嵘岁月,对学院近年来的蓬勃发展表示由衷欣慰,并对青年教师提出殷切期望。龚幼龙教授回顾了学科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组织保健学逐步演进为社会医学与生物统计学两个独立教研室,并分享了其多年来的工作心得。高尔生教授深情谈及重返新办公区的感受,回顾了在贵州剑河基层工作及参与“指点江山”医疗队的经历。他介绍,自1966年起,该医疗队长期扎根基层,将教育帮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系统追踪并支持其成长轨迹。高尔生强调,这不仅是一项资助计划,更是一场爱心与责任的传递,“希望年轻一代能铭记关怀,砥砺前行,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动力。”严非教授在聆听后深受触动,分享了关于“指点江山”医疗队在剑河民族中学相关事迹的报道,并高度赞扬了高尔生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奉献精神,称其为学院精神传承的生动写照。

生物统计学教研室党支部群众邓伟老师、社会医学教研室党支部付朝伟老师也分别代表两个教研室,就各教研室的发展现状、人员结构及科研方向向老教授们作了详细汇报。在教师交流环节中,两个教研室的在职教师踊跃发言,回顾了从枫林校区8号楼、枫林校区西院11号楼、西园宾馆、伊泰利大厦至如今校园新办公区的多次迁址历程,共同重温在不同阶段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珍贵记忆。社会医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王颖教授与生物统计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姚烨副教授一致表达了对老教授们的崇高敬意,强调学科建设取得的每项成就无不凝聚着老一辈学者的智慧与汗水。他们表示,今后两个教研室将继续保持与退休教师的紧密联系,将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青年教师培养与学科发展规划之中。

座谈会结束后,在支委的带领下老教授们参观了两个教研室的办公区域,包括教师办公室、学生工位区、多功能会议室、共享交流空间及文化展示墙等。老教授们无不频频驻足,感慨万千:新的时期学校、学院与时俱进的蓬勃活力通过新办公区宽敞明亮的环境、完善的设施以及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参观过程中,新老教师互动频繁,现场气氛活跃,思想交流融洽。党支部书记王颖教授简要回顾了在学科搬迁安置过程中校长、学院等各级领导的高度与关心。


此次老教授返校活动不仅是一场温暖的精神回访,更是新老力量在科研与教学上的深度凝聚。活动中,在职教师从前辈身上汲取了奋进力量,退休教授也切身感受到了学科发展的新气象与使命延续。未来两大党支部将推动老教授返校交流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将其打造为支部特色党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长效联系机制,定期邀请退休教师回“家”看看,参与学科建设、青年教师培养与学术文化传承,让老一辈的智慧与情怀持续照亮前行之路,激励全体教师在新时代公共卫生事业中接续奋斗、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