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2年11月1日,公共卫生学院在枫林校区明道楼报告厅召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年学科建设会议”。学院党委书记罗力主持会议,学院90多位教授、副教授、青年研究员、青年副研究员齐聚一堂,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下阶段公共卫生学科建设重点工作,进一步部署落实“十四五”学科规划安排,合力为建设“第一个复旦”添砖加瓦。
(公共卫生学院书记罗力主持)
学院院长何纳回顾了上医95年来筚路蓝缕创伟业的传承历程和学院坚持为人群服务的文化底蕴,与会的教职工备受鼓舞。何院长就现阶段学院学科建设进展做全面总结报告,剖析了学院“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的形势与任务完成情况,并回应了2021年学科建设会议中教研室提出的关切问题。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作报告)
何纳院长肯定了学院近一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人才队伍建设上新台阶。在国内外环境改变较大的时代背景下,人才仍然是实现学科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力量。学院今年新引进、到岗近10位人才,优秀青年后备力量日渐壮大。科研攻关突破递进,顶级、高水平成果发表再创新高,专报研判和政策建议源源不断地为疫情防控和健康中国建设做贡献。学科平台日趋完善,继近年来复旦大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人体健康风险互联和治理”国际卓越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陆续成立,2022年新成立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人保健康管理研究院,为学科进一步交叉协作,融合创新,厚积薄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何纳院长表示,学院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初心,拓宽资源渠道,激发科研活力,推动成果转化,构建发展的新思路,全体教职工携手奋进,共同绘好“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的蓝图,推进大公共卫生学科体系建设,创新打造“双轮驱动”下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卓越的公共卫生人才。
会上,阚海东副院长作科研情况报告;何更生副院长作教学情况报告;陈英耀副院长在会上报告了学院国内外合作交流布局等外事方面工作;党委副书记史慧静作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报告;党委副书记郁颖佳报告了学生工作。罗力书记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学院在凝练学科方向,发挥青年人才潜力,打造“传帮带教”的人才梯队和学科氛围方面取得的进步,并提出了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力量,全院上下齐心推动学科大发展的殷切希望。
(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更生汇报)
(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汇报)
(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汇报)
(公共卫生学院副书记史慧静汇报)
(公共卫生学院副书记郁颖佳汇报)
(罗力书记总结讲话)
下午,在学院师生紧锣密鼓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示下,学院老师们分三个学科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具体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勇攀一流学科高峰”提出了对策建议。张蕴晖教授、王伟炳教授、胡敏副教授等分别代表学科组进行了情况汇报。学院班子下一步对学科组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具体部署。
通过本次会议,学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明确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使命和担当,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第一个复旦”发展目标,聚焦重点领域乘势而上,鼓足干劲,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勇创“第一个复旦”新篇章。
(分组讨论——流行病与卫生微生物、卫生统计、妇幼与儿少卫生组)
(分组讨论——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预防医学组)
(分组讨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组)
(胡敏副教授作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张蕴晖教授作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王伟炳教授作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全体会议)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