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留学生科研成果发表于环境健康领域权威杂志

更新日期:2021/07/26 | 点击数:2495

供稿:刘聪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坦桑尼亚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Jovine Bachwenkizi,通过在非洲15个国家开展的多中心研究,发现PM2.5及其主要组分对婴儿死亡率的显著健康危害,并于环境健康领域权威杂志《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9.621)发表题为“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stituents and infant mortality in Africa: a multi-country study”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1003640)。公共卫生学院Jovine Bachwenkizi博士研究生、刘聪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阚海东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2043301)和重点项目(82030103)、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等项目的资助。

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了PM2.5空气污染对出生结局造成的健康危害,但相关证据多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亚太地区,鲜有研究关注非洲大陆等发展中地区。非洲大陆的研究证据缺乏,一方面在于高质量的健康调查数据较少,另一方面受限于经济发展情况,污染物暴露信息尤其匮乏。针对此,Jovine Bachwenkizi和阚海东教授团队着眼于非洲地区的公共卫生需求,收集了非洲15个国家(南非、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2005-2015年期间的出生记录和家户信息,并结合一套覆盖非洲地区的PM2.5组分暴露评价产品,开展了非洲PM2.5及其组分暴露与婴儿死亡率的多中心研究。

图1. 非洲15国家研究点位分布图和年均PM2.5浓度

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PM2.5及其主要组分(黑碳、有机碳、硫酸盐)可显著升高非洲多国家婴儿死亡风险,尽管不同国家的效应估计值存在差异。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较高、居住在城市地区、采用非清洁做饭燃料的亚组中PM2.5与婴儿死亡关联效应值更大。本研究结果不仅补充了非洲地区PM2.5暴露对婴儿死亡率研究证据的空白,各PM2.5组分的效应异质性也提示可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等颗粒物来源角度针对性改善颗粒物空气污染,对于降低非洲地区婴儿死亡率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同时,这项立足于非洲的多中心研究,也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科研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挑战创造了新的合作机遇。

图2. 非洲15国家PM2.5长期暴露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

Jovine Bachwenkizi博士研究生于2019年获得中国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CSC)资助,由坦桑尼亚前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环境流行病学。此前,Jovine于坦桑尼亚取得环境科学与管理本科学位,并于荷兰取得水体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担任坦桑尼亚穆希姆比利大学(Muhimbili University of Health and Allied Sciences)环境与职业健康专业助理讲师;该大学每年资助1名学者前往中国深造,对推进非洲环境与健康问题的中非合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图3. Jovine Bachwenkizi(左3)与阚海东教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