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夏永杰
2020年11月20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董光辉主任一行到访我院,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老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探讨,10余位教师出席了此次交流活动。
本次交流活动由张蕴晖教授主持。她首先对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到访的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发展历史、人员组成、教学建设、科研成果,以及近年来学科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是我国该领域创建最早的学科点和我国环境卫生学最早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在健康危险度评价、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研究特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有教研人员13人,其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在创建国际一流的目标引导下,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以重大环境问题为导入点,以人群健康为主线,不断探寻新的学科增长点,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曾晓雯副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的发展历程、教学及科研等相关情况。中山大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和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建立于1976年,于1979年和1983年分别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劳动卫生学硕士学位和环境卫生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1年原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卫生毒理学教研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卫生学教研室和卫生化学教研室优化组合建立预防医学系,是预防医学专业博士点。2019年4月成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教研室)。现有教研人员共16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中山大学“”引进人才3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特色)为: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健康效应、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血液和听力损伤、重金属与环境神经毒物的健康效应机制及其防治。
两校老师在学科建设发展、科研教学、人才引育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和热烈的讨论交流。兄弟院系丰硕的学术成果及灵活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给我院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们对上海和广州地区的环境健康问题、人群队列建设、空气污染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交流和讨论。会后,我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老师陪同中山大学一行人员参观了环境卫生学实验室、人工气候暴露系统,并对于可能的课题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系的到访,为我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加强学科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开拓了思路,也为今后与兄弟院校更加广泛地教学科研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我院邹华春教授牵头编写我国首个《男性HPV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专家共识》
筑牢健康中国基石,开启复旦人保新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5级人保班新生班会顺利举行
携手共进,通过HTA释放医疗服务价值—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二届HTAsiaLink年会
研究进展:儿童家庭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病原体所致风险的城乡差异研究
陈仁杰、阚海东课题组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死亡负担的演变规律
我院邹华春课题组真实世界研究揭示我国HIV感染者BMI变化特征及风险因素
我院阚海东、陈仁杰课题组发现周期性的异常降水波动影响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风险
聚焦慢病防控新实践,共筑全球健康共同体丨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