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姚烨等老师发表气温与COVID-19关联研究结果

更新日期: | 点击数:1660

供稿   王伟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我国及海外199个国家和地区爆发疫情,以往的研究表明,气温升高将会导致SARS病毒传播能力下降。基于此研究目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姚烨(第一作者)、阚海东(通讯)、王伟炳(通讯)等老师组建了多学科团队,通过全国多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紫外线与累计报告病例数和COVID-19基本再生数(R0)的关系,探讨新型冠状肺炎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近日,题为“No Association of COVID-19 transmission with temperature or UV radiation in Chinese cities”的研究成果被欧洲呼吸病杂志(影响因子:11.8)接受。

研究利用截止到3月9日累计确诊病例数不低于10的224个中国城市(17个湖北省内,207个湖北省外)和截止到2月10日,累计病例数不低于50的城市,来计算这些城市的基本再生数R0研究的主要发现

 

图1 温度和紫外线与新冠病毒传播能力的关系

调整相对湿度和紫外线后,如左所示,不管是在湖北省内城市还是湖北省外城市,温度与累积病例数和基本再生数R0都没有显著关联,这表明COVID-19的传播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变化。同样,如右图所示,在调整了温度和相对湿度之后,紫外线与累积病例数和R0有显著关联,表明COVID-19的传播能力不随着紫外线暴露的增加而改变。此外,该研究也没有发现COVID-19累积病例数R0相对湿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显著关联。

同时,研究成果已通过重要气象信息市领导专报,以政策建议的形式报送上海市政府。并建议:不能依靠春季回暖来抑制病毒的传播,鉴于目前研究未发现春季气温回暖对新冠肺炎流行有抑制作用,建议继续执行适度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提示了今年春季气温偏高且有冷空气影响,易引发感冒等疾病,降低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