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114周年暨第53届科研报告会之公共卫生学院分会场报告会在枫林校区成功举行

更新时间:2019-05-27  |  点击数:17477

供稿  张永宏  罗君

2019年5月23日,复旦大学114周年暨第53届科研报告会在8号楼2楼报告厅成功举行,共有5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此次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主持,来自波兰Nofer职业医学研究所的所长Konrad Rydzyński教授和学院的四位青年教师分别作了学术分享报告。

 

首先,阚海东教授代表学院对Konrad Rydzyński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Konrad Rydzyński教授也感谢能有此次机会到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作了题为“Potential of Scientific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and Nofer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Lodz, Poland”的报告,向在座的各位师生介绍了Nofer职业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构成、在研项目及项目资助来源等,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与领域,如母婴队列及职业卫生相关研究。

Konrad Rydzyński教授

陈仁杰副教授

李程跃副教授

王锡玲副教授

郑唯韡副教授

接下来,来自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的陈仁杰副教授作了题为“我国空气污染的急性健康效应:从生物标志到死亡率”的分享报告,通过:1. 全国272个城市室外空气污染和日死亡率的时间序列研究; 2.个人暴露于PM2.5的急性健康影响的生物学机制的小组研究;3.个人暴露于臭氧的急性健康影响的小组研究;4.个人暴露于PM2.5的急性健康影响的随机交叉研究等四项研究,向大家介绍了在中国标准空气污染物与日死亡率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主要空气污染物如何通过细胞因子、DNA甲基化、microRNA和代谢组学几种生物学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急性影响的。来自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的李程跃副教授作了题为“一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分享报告,从公共卫生贡献度、全民健康面临的挑战、公卫体系不健全的危害到健全公卫体系的必要性及巨大作用几个方面出发,通过多种科学统计方法比较了上海、北京和纽约三个同等级城市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优劣势,提出了立足上海、引领全国、影响世界制高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期盼。来自生物统计学教研室的王锡玲副教授作了题为“人感染禽流感H7N9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及大流行风险评估”分享报告,从研究背景、基本流行病学、临床严重程度、传递性、活禽市场关闭、风险评估几个方面作了项目介绍。同样来自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的郑唯韡副教授作了题为“饮用水中替代阻燃剂检测方法、暴露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的分享报告,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技术路线、研究进展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饮用水中替代阻燃剂的甲状腺细胞毒性。

广大青年教师,不仅承担着一线教学任务,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青年教师队伍是一个学院乃至学校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与主力军,学院素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近年来,更是在科研资金支持、科研项目申报途径及个人发展上给予了青年教师全面的支持。此次报告会,不仅体现了学院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工作,同时也体现了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既要埋头本专业、刻苦钻研,也要加强不同学科、思想和文明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更大的科研活力与热情、产生更多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