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阚海东、王伟炳团队合作完成气象因素与新冠疫情流行特征的多国研究

更新日期:2020/09/16 | 点击数:4077

供稿:刘芷希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王伟炳团队在环境与新冠疫情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合作完成了全球8个国家、202个地区气象要素与新冠疫情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以“Warmer weather unlikely to reduce the COVID-19 transmission: an ecological study in 202 locations in 8 countries”为题在线发表在环境领域重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网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58010该研究是迄今全球覆盖面最广的环境与新冠疫情研究。

此前已有小样本研究探索了温度、湿度、紫外线辐射和新冠疫情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均是基于一个特定国家/地区当地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研究,有着经纬度跨度较小、气象条件较为相似的局限性。亟需从全球尺度上分析气象要素对新冠疫情传播影响的流行病学证据。

针对上述问题,阚海东、王伟炳团队联合开展了这项在全球范围内探讨温度、湿度、风速、紫外线辐射等与新冠疫情传播的关联研究。团队收集了8个国家/202个地区的每日新冠新发病例数,并匹配了国家环境信息中心的气象数据;使用时频方法探究了气象条件与新冠基本生殖数(R0)的关系,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meta分析确定了全球尺度气象因素与R0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构建易感-暴露-感染-康复(SEIR)动力学模型,模拟我国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新冠每日病例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全球202个地点,温度、湿度、风速、紫外线与新冠疫情R0未见显著关联;动力学SEIR模型验证表明,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确诊COVID-19病例数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图1  基于SEIR模型模拟不同日温、相对湿度条件下COVID-19每日确诊病例变化情况

 这项研究证明气象因素对COVID-19传播没有显著影响首次提供了全球尺度的气象与新冠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证据,可供相关疫情防控机构参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金花姚烨和刘芷希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阚海东王伟炳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Grant No. OPP1216424)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