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2018年学术委员会顺利召开

更新日期:2018/04/23 | 点击数:9348

姜庆五教授作工作报告

赵根明教授作换届工作报告

余宏杰教授作报告

吴永宁研究员发言

曹务春研究员发言

郑玉新教授发言

施小明研究员发言

于云江研究员发言

供稿  余宏杰

2018年4月21日,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孙逊、医学规划与科研办公室和公共卫生学院的领导,以及重点实验室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实验室管理团队和公共卫生学院的年轻骨干教师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林东昕院士   桂永浩常务副校长   陈化兰院士

学术委员会会议会场

学术委员会成员等合影

桂永浩常务副校长在欢迎致辞中回顾了重点实验室的成立背景和发展历史,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学校对重点实验室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关注。同时,桂校长对重点实验室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二要注重实验室成果转化与应用;三要加强科研成果的及时总结,申报高等级的科研奖项;四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五要走向临床,结合临床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重大问题开展科研。

桂永浩常务副校长致辞

姜庆五教授汇报了实验室2010-2016年的建设和发展工作;赵根明教授介绍了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情况;余宏杰教授介绍了重点实验室今后五年(2018-2022年)的工作设想。

林东昕院士出席会议

学术委员会委员林东昕院士、陈化兰院士、吴永宁研究员、曹务春研究员、郑玉新教授、施小明研究员、于云江研究员等对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工作设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大家指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应与公共卫生学院学科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和理顺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建立务实、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加强特色技术平台建设,加强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学科交叉范畴,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为国家决策提供公共卫生政策支持。

陈化兰院士发言

最后,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专家们关心的实验室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解答。目前,重点实验室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将在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复旦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等平台的支持下,踏上新的征程。

何纳院长总结发言 

4月21日下午,配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的举行,举办了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德隆学者论坛。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和军事科学院曹务春研究员分别以“禽流感病毒的认知与防控”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现与溯源”为题,做了专题学术讲座。论坛上,陈化兰院士分享了其团队在禽流感病毒领域的科研成果,包括禽流感H5N1病毒的系统性研究成果、禽流感H7N9病毒跨种传播及其致病性的分子机制,以及禽流感疫苗的研发进展等。

陈化兰院士作学术报告

曹务春研究员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从自然界发现病原体,到实验室测序分型,再到临床中找寻病人,最后确定新发蜱媒传染病的全过程。此外,他还分享了其团队研究西非埃博拉病毒在时间和空间的传播模式等最新研究成果。

曹务春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何纳院长主持学术报告会

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骨干、研究生和来自上海市和相关区县CDC的专业人员参加此次学术论坛。他们一致认为,论坛展示了我国新发传染病领域顶尖专家的科研实战历程和感悟,拓宽了学术视野和思维,希望公卫学院的德隆学者论坛能持续、定期地举办下去,为学校师生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学术成长提供支持,也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科建设凝聚力量、提供助力。